DeFi就是「去中心化金融」,而CeFi是相對去中心化金融,沒那麼民主的「中心化金融」體系。
插個話題,如果你看過最新的電影the Social Dilemma,就會知道中心化的媒體影響我們潛意識的恐怖了!
在還沒有DeFi以前,銀行和政府主導經濟體系的一切,大家因為信任政府,所以都使用這樣的中心主體做金融服務。
DeFi則是DApp的生態系統,建立在分散式網路(無治理機構)的金融服務,大多建立在以太坊,生態系較比特幣區塊鏈更多元,有強大的可擴展性,組合性也比較多,所以DeFi又被稱做「貨幣樂高」。
接著來回顧一下,以太坊的演進史。
18年,以ICO為投資熱潮,推進了以太幣的演進速度,也讓以太幣在當時變成流通最普遍的加密貨幣,降低新創的開發成本。
19年,則是IEO、STO,證券型代幣的發行,就算是房地產這樣高價值的資產,利用發行代幣的方式,提升資產的「流動性」,也能有分潤資產的效果,算是發紅利的概念。另其「合規」,是這方面最大的應用特性。
20年,以DeFi和NFT為首的狂熱,借貸、流動性挖礦、衍生性金融商品等,許多傳統的作法嘗試移植到加密貨幣,進行更大膽的投資與嘗試。(農夫們辛苦了><)
上週發表的《加密貨幣市場結構 3.0》,提到了現在的參與者多以「CeDeFi」荒謬般的存在,除了模仿之外,DeFi仍然可望有更多融合CeFi的方案。
未來還期待像是「監理貨幣」、「分散式儲存」的發展,跳脫區塊鏈框架的「央行貨幣」,都值得我們期待一下。